色差儀作為測色儀器,除了常用的顏色指標測量外,還可以提供白度、黃度、遮蓋度及色密度等其他多元化色度指標,滿足多樣化行業(yè)需求。那么,色差儀是怎么測白度值和黃度值的?本文對色差儀測白度值和黃度值的方法做了介紹。
色差儀測白度值原理:
光的反射與探測器接收:色差儀內部通常有一個光源,當光源發(fā)出的光照射到樣品表面時,一部分光被樣品吸收,另一部分光則被反射回來。反射光進入色差儀內部,通過一系列光學系統(tǒng)(如透鏡、濾光片等),到達探測器(如光電二極管等)。探測器能夠將接收到的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,其強度與反射光的強度成正比。
顏色空間與白度計算:根據(jù)CIE(國際照明委員會)規(guī)定的標準色度系統(tǒng),色差儀會將測量得到的反射光信息轉換為顏色空間(如CIEXYZ、CIELab等)中的坐標值。白度并不是一個單一的物理量,而是基于這些顏色空間坐標值,通過特定的白度公式計算得出。不同的白度公式和標準(如ISO亮度、亨特白度等)考慮的因素有所不同,但總體上都與樣品在特定波長范圍內的反射率以及顏色的均勻性、色調等因素相關。例如,ISO亮度(藍光白度)主要基于樣品對藍光波段的反射率來計算,而亨特白度公式則綜合考慮了顏色在CIELab顏色空間中的亮度(L)、紅綠色度(a)和黃藍色度(b)等參數(shù)。
色差儀測白度值方法:
儀器準備與校準:先開機預熱色差儀,使用標準白板進行校準。確保儀器處于正常工作狀態(tài),校準數(shù)據(jù)準確。
樣品準備:保證樣品表面干凈、平整、無光澤差異。對于紡織品、陶瓷等固體樣品,直接測量;對于粉末狀樣品,可將其壓制成平整的樣片后測量。
選擇測量模式:在色差儀上選擇白度測量模式。白度的表示方法也有多種,如ISO亮度(藍光白度)、亨特白度、甘茨白度等,根據(jù)具體的測量需求和標準選擇合適的白度測量模式。
測量操作:把樣品準確放置在測量窗口上,按下測量鍵,儀器測量樣品的顏色參數(shù),并計算出白度值顯示出來。
多次測量與記錄:同樣在樣品的多個不同位置進行測量,取平均值作為最終的白度測量結果,并做好記錄。測量完成后,妥善保存樣品和測量數(shù)據(jù),以便后續(xù)分析和對比。
色差儀測黃度值原理:
光的吸收與顏色信息獲?。号c測量白度類似,光源發(fā)出的光照射到樣品上,被樣品吸收和反射。探測器接收反射光,并將其轉化為電信號。通過光學系統(tǒng)和濾光片等,色差儀可以獲取樣品在不同波長下的反射光信息,這些信息包含了樣品顏色的特征。
黃度值的計算:基于CIE色度學原理,色差儀將測得的顏色信息轉換為顏色空間坐標(如CIELab空間中的L*、a*、b值)。在CIELab顏色空間中,a值表示紅綠色度,b值表示黃藍色度。黃度的計算通常與b值以及其他相關顏色參數(shù)有關,根據(jù)特定的黃度計算公式(如ASTMD1925標準中規(guī)定的黃度公式),結合顏色空間坐標值計算出黃度值。該公式一般會強調樣品顏色在黃藍方向上的偏移程度,當b*值越大時,計算得到的黃度值通常也越高,表示樣品的黃色調越明顯。
色差儀測黃度值方法:
儀器準備:首先確保色差儀已開機并預熱穩(wěn)定,按照儀器說明書進行校準,通常使用標準白板進行校準,以保證測量的準確性。校準過程中,將標準白板置于儀器的測量窗口下,按下校準鍵,等待儀器完成校準操作。
樣品準備:對待測樣品進行處理,確保樣品表面平整、均勻,無污漬、劃痕等影響測量的因素。如果是固體樣品,如塑料板材、紙張等,可直接進行測量;如果是液體樣品,可將其裝在透明的比色皿中進行測量。
選擇測量模式:在色差儀的操作界面中,選擇黃度測量模式。不同品牌和型號的色差儀,黃度的表示方法和計算公式可能略有不同,常見的有ASTMD1925等標準規(guī)定的黃度計算公式。
測量操作:將樣品放置在測量窗口下,確保樣品完全覆蓋測量窗口,然后按下測量鍵。儀器會自動測量樣品的顏色信息,并根據(jù)內置的黃度計算公式計算出黃度值,顯示在儀器屏幕上。
多次測量與記錄:為了提高測量的準確性,可在樣品的不同位置進行多次測量,一般測量3-5次,然后取平均值作為樣品的黃度值,并記錄測量結果。
鄭重聲明: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,請第一時間聯(lián)系我們修改或刪除,多謝。